暑期實踐——尋訪優秀校友之古斌
采訪對象信息;姓名:古斌
入學年份:1986年
畢業年份:1990年
專業: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單位:廣東省委黨校
職務:處長
這次采訪的是廣東省委黨校的古斌處長。
剛走進省委黨校時,我和一同去采訪的同學心裡還是有些許的緊張。令我們驚喜的是剛接觸古處長時,發現古處長為人随和,但也很嚴謹。開場白後,古處長就親切地聊起了自己大學時一些記憶深刻的事,還提到了他畢業後在廣州大學工作時的同事黃禧祯老師和蔣義丹老師。就這樣我們和古處長的話匣子打開了,接下來的采訪過程都非常的輕松。
随着和古處長漸漸聊開,我們的采訪也正式開始了。我們問古處長的第一個問題是:您覺得在當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更應該具備一種什麼樣的能力或品質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追尋了許久,很希望有一位前輩可以根據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這樣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就可以更好的适應社會,塑造自我。古處長直接指出這個問題是現在我們這個專業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而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首先應該要有使命感,第二就是應當熱愛這個專業,忠誠于黨,在遵循黨的政策方針下進行教育事業。古處長和我們講了他剛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時的情景。那時他們專業裡的學生都對這個專業感到迷茫,有點沮喪。直到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的一番話堅定了他們的信念,看到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一個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專業,對确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上有積極的意義,學習、學好這個專業的同學,将來大有可為,可能會做校長!”。學生深受鼓舞,堅定了學習目标,學習更有動力、更加勤奮。作為教育者,隻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分給别人一杯水。深深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古處長和他的同學們在大學時夜以繼日的看書,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素養。畢業後古處長就一直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今。講到這裡古處長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接下來我們問的問題同樣與我們的專業密切相關:您覺得現在的大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應該主動做到哪些呢”?古處長的回答是理論聯系實際。古處長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當時中國的城市剛解決溫飽問題,生活在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以為中國擺脫了貧困,可以紮實的去做事業。直到暑期實踐時,當古處長首次去到清遠的一個農村,發現農村的現實與他們想象中有非常大的差距。那個農村的小孩子們幾乎是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而村子裡的一些人更是第一次見到從大城市來的大學生,且居然全都過來圍觀他們。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深深得觸動了古處長的内心。昔日裡大家待在環境相對較好的大城市學校裡,絲毫不知道我們國家廣大的農村地區生活如此艱辛。談到這,古處長又強調了使命感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使命緊密聯系起來,到國家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而不是過多的強調個人得失。與此同時,古處長還強調想要入黨的大學生應當好好學習黨章。做到組織上沒有入黨思想上先入黨,多了解黨史黨章,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
古處長又和我們談起他大學時到農村基層生活過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他一直幫着村子裡的農民們收割糧食。等到他們結束了自己的實踐活動時,當地的老紅軍戰士還硬是要求他們幹一碗酒再走,對于村民的深厚友誼,古處長深受感動。古處長用自己大學時的經驗教育了我們,當我們不應該隻是整天拿着書本在宿舍或者在教室裡高談闊論,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走出大學課堂,深入到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用自己的所學去實踐中創造價值。古處長又舉了恒星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雷鋒同志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的例子告誡我們應當有使命感,而不應當過多關注自己的利益。
整個采訪過程我們都處在一種認真的氣氛當中,聆聽古處長的故事,也深受教育。在采訪的最後,古處長寄語我們學生應當更多的走向社會,走進實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還記得古處長陪我們一起下樓時還在詢問我們學校和學院的建設情況。最後我們和古處長合影留念。
采訪人: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6級1班 鄧明海,蘇越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