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科建設 -> 正文

中山大學李萍教授、吉林大學賀來教授莅臨我校作學術報告

2020-01-10 點擊:

 

202013日下午,我院在廣州大學圖書館附樓206會議室舉辦學術報告會,先後由吉林大學賀來教授主講“構建當代中國哲學形态的前提性反思”、中山大學李萍教授主講“先進文化制度與中華倫理精神”。報告會由羅明星書記、趙中源院長主持和點評,我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

      總

賀來教授是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人文學部部長,教育部 特聘教授。報告以“構建當代中國哲學形态的前提性反思”為題。在報告中賀來教授提到:當代學者從實然和應然的不同角度對當代中國哲學形态的不同理解,并認為應然層面的哲學形态更重要,不要以論文發表數量作為唯一标準,更應該重視哲學形态建構的能力和質量。目前中國哲學形态還沒有建構完成,還需要我們努力。學術不能靠計劃和行政命令,也不能直接靠進口,應該像種樹開花一樣,為哲學形态的建構創造生長條件。構建哲學形态應做到:一、發掘和保持哲學本性,發揮哲學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識。二、發揮哲學論理和論辯的精神,創造良性創新機制,反對哲學話語形态霸權主義,促成學術生态鍊健康發展。三、形成學術積累意識,發展學術自覺意識,借鑒經驗時應該以健康的現實感為基礎,沒有學術積累就沒有哲學創新的根基,不忘過來,借鑒外來,立足未來。

      何來

李萍教授是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廣東省倫理學會會長。報告以“先進文化制度與中華倫理精神”為題,在報告中李萍教授提到:必須重視兩個重要文件:《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決定》。這兩個重要文件中,中央提出要完善制度,堅持發展先進文化。李萍教授區分了文明和文化,提出文明是硬體,文化是軟體,相輔相成,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繁榮。自軸心時代以來,多元文明存在是曆史現實,東西方文化根源不同,但不代表東西文化就必然是沖突對立的。多元文明激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是活的有機體,在溝通交流中才能讓文明充滿活力,這是必然之路,文明對話文化交流必須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秉承尊重包容互建共生的文明态度。堅持完善繁榮先進文化制度,合乎人類大道的文明觀。

      李平

最後,羅明星書記進行了報告總結。他指出兩位學術大家以高度辯證的思維和哲學語言闡述了哲學形态建構的前提和途徑,用哲學思維和曆史視角,倡導文明對話,為師生提供了一次意識鮮明、邏輯清晰的學術大餐,希望師生通過學習提升學術素養、深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羅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分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