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科建設 -> 正文

我院承辦“紅色廣州曆史傳承與新時代精神風尚”研讨會

2024-04-03 點擊:

undefined

3月26日,由廣州“英雄花開英雄城”系列活動組委會指導,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我院和廣州市哲學學會承辦的“紅色廣州曆史傳承與新時代精神風尚”學術研讨會在廣州大學舉行。來自中央黨校、廣東省社科院、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市委黨校等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廣東紅色文化研究會、農講所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以及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相關部門負責人,廣州市哲學學會會員,廣州大學等高校學生共200餘人參加研讨,共同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新時代精神。

廣州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市社科社團黨委書記譚曉紅在緻辭中指出,本次研讨會邀請革命先烈後代和知名專家學者彙聚一堂,為大家奉獻一場紅色文化盛宴,旨在通過重溫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紅色文化專家學者的研讨,激勵廣大師生赓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文化,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鼓舞鬥志、凝聚力量,繼往開來、明确方向,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化為平常,展現紅色廣州的風采。

廣州大學副校長、廣州市哲學學會會長張其學教授在緻辭中指出,廣州作為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前沿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和嶺南文化中心地,彙聚了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希望與會的青年學子們通過本次研讨會重溫紅色文化,堅定報國初心,樹立文化自信,對成長、成材有所裨益。

undefined


主題演講緬懷革命先烈,講好紅色故事

undefined

廣東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曉瑾以“周恩來對建立中共軍隊的卓著貢獻”為題演講。她着重回顧了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制定軍隊政治工作原則和制度,對革命軍隊建設作出的貢獻,一是确立了革命政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二是在軍隊中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形成了政治工作的新制度。三是樹立政治工作的優良作風,為我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軍事人才。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大元帥鐵甲車隊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相繼組建,成為第一支由中國共産黨人掌握的正規的革命軍隊。大革命失敗後,周恩來作為黨中央主要領導人之一,領導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總的來說,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為我黨探索中國革命正确道路、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勳。

undefined

廣東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彭浩作了“英雄花開英雄城,英雄彭湃南粵頌”的主題演講。他回顧了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彭湃烈士的求學和革命經曆,重點介紹了彭湃創立全國第一個農民協會、開展農民運動、創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參與領導南昌起義、領導海陸豐武裝起義、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等一系列革命成就,充分展現了彭湃堅定理想信念、心懷黨和人民,堅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光輝形象。

undefined

農講所紀念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吳石堅以“木棉紅牆相映紅,不變英雄色”為題發言。他強調,今年是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創辦100周年。農講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傳承廣州紅色曆史,展示新時代精神。通過立足特色、發揮紅色教育思政育人作用,結合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教育“立體百科全書”;同時農講所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塑造傳承紅色文化的青春之旅,鼓勵廣大青年參與紅色文化傳承;還舉辦廣播劇、主題展覽、紅色詩詞朗誦等豐富活動,推出文創産品,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廣州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undefined

今年也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管理部副主任羅群佳介紹了紀念館圍繞“挖掘黃埔軍校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曆史文化”開展的一系列實踐成果。一是打造精品展覽,通過“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等展覽傳播紅色曆史文化;二是豐富情景體驗,通過情景式講解、微黨課、紅色故事劇場等活動生動講好紅色故事;三是活化文物史迹,打造文旅劇場,串聯紅色路徑,點亮城市的紅色地标;四是打造“紀念館裡的大思政課”,聯合學校和社會力量構建“六維一體育人模式”,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激活紅色基因。最後,開展“黃埔百年·薪火赓續——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百人口述曆史專訪”活動,搶救曆史記憶,赓續紅色血脈。

undefined


學術研讨弘揚紅色文化,建設新時代廣州

undefined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秋婷作了題為“傳承好紅色基因重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線上發言。她指出,紅色基因作為中國共産黨強黨強國、實現民族複興的核心遺傳因子,在新時代得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進一步傳承與豐富。傳承紅色基因對于确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黨永葆初心與本色以及黨的事業代代相傳至關重要;她提出五點具體建議:一是加強對紅色基因的理論研究,二是高度重視學史用史,三是深入挖掘、精心保護和有效利用紅色資源,四是強化和改進對紅色教育的領導,五是積極發展紅色文化産業。

undefined

教育部“ ”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金龍圍繞“紅色文化的基本界定與當代傳承”作主題發言。他指出,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鬥争實踐中形成的,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革命文獻、革命精神、标語口号、革命故事、舊址遺址遺物等紅色資源,紅色基因是紅色文化的核心,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的載體。傳承紅色文化有利于保存曆史記憶、達成曆史共識、诠釋曆史智慧、養成對曆史的尊重敬畏和傳承革命傳統、革命精神。廣州作為英雄城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傳承紅色文化過程中,需要明确紅色文化主體,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傳承紅色文化,并轉化為實踐的精神力量。

undefined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陳實圍繞“紅色文化傳承與新時代廣州文化建設”作主題發言。他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财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産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紅色資源豐富,要讓紅色資源動起來,讓紅色文化活起來。他建議,為傳承紅色文化并推動新時代廣州文化建設,應将黨史、革命史等曆史與現代媒體結合,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應提升傳統文化産業質量,發展多元文化産業,可以通過遊戲、電影等形式傳播紅色文化,使紅色文化深刻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undefined

伟德国际1946官网教授徐德莉發言主題是“新時代廣州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教學機制研究”。她指出,高校思政課堂作為宣傳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要将紅色文化深刻融入教育教學,并體現教育的本質與規律。首先要将曆史教育與文化教育、地方史與國史相結合,實現人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倡導構建合理的“綱要”課程教學機制,包括整合教育資源、建立穩定的教育基地,并将紅色文化融入課程考核,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深入地學習紅色文化;最後,她強調要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教學内容,鼓勵學生走進曆史文化遺址,親身體驗曆史,增加曆史現場感與現實關懷感,更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神聖曆史使命感。

undefined

廣州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教授李仁武以“深悟和激昂紅色文化的精神品格”為題作了發言。他強調,中國共産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紅色文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紅色文化的精神品格包括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鬥志、紀律和價值觀,其中理想信念是文化的最核心要素;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包括激發精神力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賦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精神特質。他指出,紅色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也為世界貢獻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情懷,有助于展示中華文明的新型文化發展成果。


互動交流傳承紅色基因 青年要有使命感

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在互動環節,有學生提問年輕人應該如何傳承紅色文化,周曉瑾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周恩來鄧穎超在廣州文德樓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承受着産後喪子之痛的鄧穎超在地下黨員、醫院醫生與護士的幫助下,躲過國民黨搜查,從廣州撤離到香港的曲折經曆。她鼓勵年輕學子不僅要從書本中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更要走進廣州豐富的革命遺址、遺迹中,實地感受曆史、觸摸曆史,學習先輩們舍生忘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堅定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周曉瑾的講述感動了現場所有人,師生們聽得全神貫注,不少同學熱淚盈眶。

undefined

最後,廣州大學科研院社科處處長張延平教授作了會議總結。他表示,四位嘉賓生動講述的紅色人物故事和紅色資源挖掘、活化的實踐成果,五位專家深入剖析紅色文化和紅色資源的内涵、傳承機制等,都令人受益匪淺。年輕學子是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主要承擔者,相信同學們在會議中感受到了一種責任和信心。他強調,作為思想文化研究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持續深化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學理研究,為傳承和發揚新時代紅色精神風貌作出貢獻。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