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景根,廣州學者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理論碩士,北京大學比較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比較政治研究。曾獲得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燕趙文化英才”“廣州市傑出專家”等稱号。長期承擔政治學原理、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問題研究、中外政治思想史、論文寫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等多門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課程的教學工作,深受學生歡迎。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重大項目子課題各1項),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學術論著3部,譯著10部;在《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1篇為《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1篇分别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政治學》、《中國政治》、《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族問題研究》等全文轉載;曾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主持科研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起止時間 |
國家制度競争力的形成機理與提升路徑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
2020-2023 |
我國基層政權回應型政策法治化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2019-2022 |
區域法治資本、法治動力與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績效關系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
2014-2018 |
從嚴管黨治黨提高黨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的路徑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 |
2017-2020 |
國家能力理論發展跟蹤研究 |
河北省社科基金 |
2012-2014 |
國家應對突發事件的政治能力比較研究:以中國、美國與印度尼西亞為案例 |
河北省社科基金 |
2009-2011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成果的發表時間 |
排名 |
《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資本、動力與績效》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
第一作者 |
《國家能力研究:應對突發事件視野下的比較》 |
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版 |
獨著 |
《憲政挫折研究》 |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獨著 |
《流動的現代性》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
獨譯 |
《第三波:20世紀晚期的民主化浪潮》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
獨譯 |
《不需暴力的權力》 |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獨譯 |
《共同體》 |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獨譯 |
《轉型中的俄羅斯政治與社會》 |
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
獨譯 |
《流動的現代性》 |
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版 |
獨譯 |
《背叛的政治》 |
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版 |
獨立編選 |
《國家理論:自由民主的政治學》 |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第一譯者 |
《比較政治學:理論、案例與方法》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
第二譯者 |
《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013版 |
第三譯者 |
國家制度競争力的基礎要素、衡量标準與新時代的制度建設 |
《新華文摘》2020年第1期 |
獨著 |
作為政策分析框架的政策基因、政策環境和政策診療 |
《中國行政管理》2019年第11期 |
獨著 |
作為制度變革的法治建設模式:一種統攝性法治理論的建構 |
《政治學研究》2015年第4期 |
獨著 |
國家能力的質量和轉型升級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12期 |
獨著 |
國家能力理論視野下的政府危機管理能力 |
《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1期 |
獨著 |
建設淺層法治:從政府與公民兩個主體看中國法治建設的途徑 |
《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
獨著 |
分配正義,權利正義與權力的正當性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5期 |
獨著 |
民族國家政治能力研究 |
《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 |
獨著 |
制度變革機制研究 |
《比較政治學研究》2019年第1輯 |
獨著 |
中國法治指标體系的設計基礎與原則 |
《新視野》2017年第2期 |
獨著 |
強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憲法保障職能 |
《複旦政治學評論》2015年第1輯 |
獨著 |
知識增長的認識框架與政治學新思維 |
《比較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1輯 |
獨著 |
國家建設理論範式的發展與實踐創新 |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4期 |
第一作者 |
民主轉型與鞏固 |
《比較政治學研究》2012年第1輯 |
獨著 |
社會主義多民族國家制度性國家認同的實現機制 |
《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
獨著 |
政治發展陷阱與政治發展資源 |
《浙江學刊》2010年第4期 |
獨著 |
從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過程看國家權力、公民權利與義務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2期 |
獨著 |
憲法社會化、憲法文化建設與大衆憲政主義 |
《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
獨著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教育糾偏行動中的憲法價值選擇空間 |
《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
獨著 |
憲法範疇、憲法理論的建構與憲制的維系 |
《浙江學刊》2008年第5期 |
獨著 |
論政治發展的政治能力建設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6期 |
獨著 |
中國法治的生成與發展邏輯 |
《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11期 |
獨著 |
社會轉型時期的制度設計理論與原則 |
《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
第一作者 |
作為一種法律權利的社會福利權及其限度 |
《浙江學刊》2007年第4期 |
獨著 |
核心概念與概念體系的建構理論 |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3期 |
獨著 |
政治能力建設:國家與社會關系視野中的政治發展與政治可持續發展模式 |
《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
獨著 |
規則與公正:憲政經濟學視野下的立憲、釋憲與修憲 |
《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9期 |
獨著 |
憲法理解與憲政的建立和鞏固 |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6期 |
獨著 |
政治憲法、法律憲法、社會/公民憲法:民族國家政治能力增強的複合憲法模式 |
《學術月刊》2005年第9期 |
獨著 |
當代巴基斯坦政治動蕩的憲法解釋 |
《學海》2005年第4期 |
獨著 |
新制度主義:又一次範式革命? |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3期 |
獨著 |
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界限 |
《江淮論壇》2005年第2期 |
獨著 |
比較政治學的理論困境與發展前景 |
《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
獨著 |
憲政挫折的分析框架 |
《新視野》2004年第6期 |
獨著 |
憲法危機理論:以美國内戰與重建時期為例的闡釋 |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5期 |
獨著 |
民主鞏固的序列分析模式 |
《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
獨著 |
論美國憲政曆史上憲政正義的轉變 |
《雲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
獨著 |
成果獎項名稱 |
授予單位時間 |
獎勵級别類型 |
作為制度變革的法治建設模式 |
2016年河北省社科聯 |
第十五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獨立獲獎) |
國家能力的質量和轉型升級研究 |
2016年中共中央黨校 |
全國黨校系統第十一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獨立獲獎) |